拉祜族的情歌,拉祜族的民歌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7日 13:58:27    作者:网络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从日日夜夜生活中总结出的精华,民族文化世世代代传承着,影响着每一个族人。经过漫长是时间流逝,各个民族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文化,从每一个民族的民歌中可以明显的体会这个民族的特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拉祜族的民歌吧。


  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拉祜族民歌有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等五类,各具特色。歌曲、乐曲和舞曲形式多样,节奏多为复拍。乐器有芦笙、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舞蹈动作多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从傣族传人的摆手舞,已带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有差异。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多与劳动、颂扬反抗压迫精神有关,形象生动具体。

  简介: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长篇史诗《牡扒密扒》为研究古代的经济生活、原始采矿业、婚姻制度和民族迁徙史的重要作品。诗歌有一种称为“陀普科”的隐晦语,具有为群众喜见乐闻的隐晦规律。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习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习俗歌尤具特色。情歌中最有民族特点的是《换花调》、《问路歌》、《搭桥歌》和《追蜂子》。《换花调》用鲜花比喻爱情,用赞花、换花、护花来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习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点的是《叫魂歌》。

  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人口数为453705。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纳”。东路一支,顺今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是为“拉祜西”。与拉枯族在历史上有密切关系的彝族,称拉祜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元、明两代,拉祜族人民多处于傣族土司统治之下,清末在今澜沧县设镇边厅。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