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舞蹈 大鼓舞相伴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8日 14:16:22    作者:网络

  基诺族当地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民间有各种各样的。重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基诺族人民热爱歌舞,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了,一直口口相传。在举行重大节日的时候,会进行载歌载舞的表演,舞蹈表演的动作比较一般。

基诺族
  这种鼓长约1.5公尺,直径约80公分,两面蒙以黄牛皮。基诺族人民对此大鼓极为敬重,在过去有专门放置大鼓的房子,不允许任意敲打或搬动。平日或是舞蹈时均将此鼓置于约一人高的木制鼓架之上。

  解放前,在跳"大鼓舞"时必需依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则。妇女只能在鼓的背面敲击伴奏,不能在鼓的正面敲击、舞蹈。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使"大鼓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什么基诺族人民对大鼓如此尊崇呢?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洛克山区,那里古木参天、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四季无霜。相传古时候,基诺族的造物主阿麦腰白创造了万物,但是没有水,阿麦腰白想,世界上的动物、植物都是离不开水的,于是她又造出了水。可是洪水一出就淹没了大地,阿麦腰白就造了一个大鼓,把玛黑(男)和玛纽(女)放在大鼓里,让他们在大鼓中随着洪水飘流而不致淹死。最后洪水退去,大鼓就在司基作密这个地方停了下来,玛黑、玛纽从鼓里走出,就在这里耕种土地,繁衍、发展了基诺人。为了感谢阿麦腰白把基诺人的祖先送到了人间,每逢年节,就要敲起大鼓,跳起"大鼓舞",从而沿袭成俗,因此"大鼓舞"是带有祭祀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解放后,"大鼓舞"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经过加工后的"大鼓舞"已搬上了舞台。近年来,妇女也可以在鼓前担任鼓手了。

  "大鼓舞"动作虽不复杂,但是每个动作都有名字,如:"乌攸壳"意为表示尊敬。其动作为左脚向左后方撤出,双手于右侧击鼓,然后再换方向做。"二扯哥"意为欢乐的舞。动作为双手轮流击鼓,青年人跳时,手高抬时不过头,老人跳时手臂高抬过头低垂不过胯。"特莫阿米"意为节日的歌,是伴舞者站在旁边歌唱时前后甩动双手的动作。

  大鼓舞年代久远,流传得特别广泛。已经变成基诺族最重要的舞蹈之一了。从舞蹈中体现出不一样的民族特色,让后代一直把文化传承下去,带来吉祥,带来安康。

  你可能还喜欢:
  基诺族美食 基诺族当地吃茶方式
  基诺族有什么节 基诺族民族节日大全
  基诺族成人礼有什么样的习俗
  基诺族禁忌 少数民族基诺族的习俗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