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羌族,羌族饮食服饰文化介绍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 09:07:03    作者:网络

  羌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羌族有着古老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习俗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羌族在大家的眼里应该是非常神秘的,我们身边很少会有羌族的朋友。大家对羌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服饰有没有兴趣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羌族
  1、饮食习俗
  丹巴羌族的饮食习俗,既保持着本民族的饮食文化,也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饮食花色,绝大多数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在这里只介绍几种羌民日常生活习惯和主食品种。正如前面所说,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与他们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作物栽培、产量高低等有着密切联系,俗话说:靠山吃山,临水饮水。在丹巴小金河流域的羌族村寨,一般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半高山地区,羌民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丹巴羌族以玉米、小麦、青稞为主食,玉米、青稞可做馍吃,或做糌粑吃,小麦则以做面皮为主。一日三餐中,早上喝茶,或吃青稞酒;中午吃馍、喝茶;晚上吃面皮,并以酸菜面皮居多;三餐结构比较固定。”丹巴小金河流域属高原型季风、干旱河谷气候,年均气温14.2℃,农作物种植方面,在小金河的河谷地带和半山腰适合栽种青稞、荞麦、碗豆、大豆等杂粮。河谷地带可种植的蔬菜种类有元根、洋芋、萝卜、白菜、莲花白等。羌民的肉食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羌族的主要饮食是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

  (1)玉米馍馍。笔者有亲身体会,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这三种饮食,最具有羌族的饮食文化特色。由于当地玉米产量高,营养好,而且羌族居住的地区最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成为羌民的主食之一。玉米有多种吃法,嫩玉米粒可磨水粑、嫩玉米包可烤蒸煮食,玉米籽可炒来吃。磨成玉米面粉做法更多,如玉米馍、玉米粥、蒸蒸饭、炕锅魁、打搅团、面疙瘩、金裹银或银裹金等。吃玉米面作的饭食,是羌区的主粮之一,玉米馍馍的制作方法有几种:一是做“锅边子”或叫“锅塔子”。做法:取适量玉米面加水和匀,揉捏成圆形状后,在水烧开的铁锅上半部抹油,将馍胚子一个一个贴在上面,盖锅盖封好锅边,旺火数分钟后即熟,最好水干后几分钟后起锅,这样馍馍的贴锅面起了一层黄壳,吃起来香脆可口。二是做“火烧子”或叫“烧馍馍”。做法是把开水或冷水加入玉米面中,和匀后做成圆盘状,有的还要放在烧烫的烙片上,双面烙黄后再放入火塘灰中烧熟,或直接在火炭上烤熟。火灰中烧的别忘了要翻面,取出享用前必须经过“三吹三打”程序,除去表面火灰才可以食用。三是做“刀片子”或“切刀子”。做法:与锅边子差不多,不同的是把揉好的面胚放在面板上拍打成条形,直径十公分左右,横向切片,厚度在两公分左右,然后贴在打了油的锅上,掺水加盖密封,中火十多分钟即可。也有用蒸笼蒸做蒸馍馍的。以上几种馍馍定会让你胃口大开,回味无穷,若在磨玉米面时再加5-8%的黄豆,磨出的面粉做出来的馍馍更胜一筹,又香又脆又回甜味。玉米馍馍即使没有汤菜你也可以吃饱。

  (2)酸菜制品。酸菜也是羌民喜吃的食物之一。也因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当地羌民们冬季和初春季节都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只有食用夏秋季节储备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元根叶、干豆角等干菜。酸菜的做法是把白菜、元根叶洗净煮熟加上酸水,做成酸菜比直接煮来好吃,还可以把菜叶凉干后再煮熟做成酸菜。还可把做好的酸菜切碎或制饼晒干,方便出门携带,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酸菜在日常生活中,可做酸菜包子,酸菜面粥,酸菜炒大豆,酸菜面块、酸菜面条、酸菜粉丝汤等酸菜系列群。据羌民介绍,酸菜除了味美可口,食用方便以外,还具有消肿止痛,生津止渴,开胃键脾等药理功效。

  (3)羌族的咂酒。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羌民们饮食品种单一,饮料方面主要以大茶和自酿酒为主,在当地称自酿酒为咂酒。解放后羌区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现在羌区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物资丰富,应有尽有。所以羌族人民也喝白酒、啤酒以及各种饮料。咂酒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饮液,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朝山聚会,招待宾客都离不开咂酒。酿制咂酒的方法:主要原料有玉米、小麦、青稞等粮食酿造,制作时把玉米或大麦等某种粮食煮熟,撒上酒曲和匀后封于土制坛子中,六七天后即可起封饮用,饮用前注入开水,插入吸管,吸管多用麦杆、麻杆、竹杆等作成,饮用时要边喝边加水,直到喝到味淡为止,余料酒糟也可食用或作饲料。按照羌族的民间习惯,在喝咂酒时有较为严格的规矩和仪式,例如家族或家庭中咂酒起封,必须长辈先饮,然后以辈份高低依次饮用,平辈者可同时饮用;族长或德高望众的长辈在喝咂酒之前,还要以歌唱或朗诵的方式作祝酒词;如果咂酒是用于招待远方来客的,要请客人先喝,客人在喝咂酒之前也要表达感谢之意,否则有失礼节,并且会得罪主人家。由此可见,“咂酒”也能充分体现出羌族的饮食文化。

  2、服饰文化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是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勤劳智慧的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精心培育出来的,它在万紫千红的民族服饰文化大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羌族男子除常穿羊皮褂子外,亦或穿汉装、或穿藏装。羌族妇女的服饰较男子复杂,穿棉制右开襟长衫,搭头帕,系围腰和腰带。衣服的襟边、领口用彩色丝线锈有图案。头帕用墨色棉布做成,两对角也锈有图案,用头发或假发与彩色毛线系在头顶,毛线上系有各种金银首饰。”现在大多数羌族男女都喜穿汉装,也有不少羌族男的仍喜欢戴皮帽,穿长衫,披褂子,缠绑腿,挂烟干,佩小刀。女的仍喜欢褡头帕,吊耳环,拴裙子、系花带。

  (1)羊皮褂子。在羌族的服饰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羊皮褂子”和“刺绣”两种。“羊皮褂子”也叫“皮褂褂、领褂子”,是用绵羊皮、山羊皮和岩羊皮做成,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将已晒干的生羊皮拿来用冷水浸泡三至五天,全软后捞起加工,加工程序:脱水,削刮,上油,踏扯,搓揉直至干燥柔软。在加工中不去毛,也不起层,只要达到使羊皮柔软适度即可。缝制皮褂子,按照羌民的传统习惯,针线活之类的家务事主要由家庭主妇承担,但羊皮褂子却一般由年长的男子来负责缝制。一件成人羊皮褂子需要两张完整的羊皮料才能做成,缝纫的连线一般使用獐子或麂子皮割成的皮筋线。缝纫时主要工具有:尺子、剪刀、锥子、皮针、皮线、木槌等。缝制要有较高的技巧,特别是在挖领口、开襟边、收腰围、编纽扣等方面的工艺都需要具备高超熟练的技艺,否则制作出来的羊皮褂子就会扇领耸肩,翘尾锁腰,既不合身、又不美观、不结实,也不经用。羌族的羊皮褂子正反两面均可穿用,在秋冬季节毛面贴身,以达到保暖御寒之目的。在春夏季节则将皮面向外,毛既防雨,又防晒。在劳动的时候,皮褂子是盖肩垫背的好工具,在休息的时候皮褂子又可以用来当坐蓐。假如在劳动中困倦了,还可将羊皮褂子铺地当毯子用,羊皮褂子的用途十分广泛。

  (2)羌族刺绣挑花。精美的羌族刺绣艺术,展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手工技能。羌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谱写了自己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羌族的刺绣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刺绣已在羌族地区盛行,后来挑花也渐普遍,为羌族妇女所擅长”。当历史进入公元21世纪之际,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羌族刺绣艺术之花越开越旺盛。绚烂多姿的羌族刺绣图案是羌家女人取材于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物景,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花鸟虫鱼,福禄寿喜等寓意美好的图形。羌族妇女的刺绣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将观察自然、改造自然、丰富生活的美好愿望,采用传统的编织刺绣技艺,用图案的形式显现出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斑斓、富有淳朴之美的羌族挑花、刺绣图案艺术。羌族挑花、刺绣图案艺术是羌族历史发展、生活记实、意识物化等的最集中体现,是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看羌族妇女的服饰打扮就可见一斑,从头帕、衣服、裤子、腰带,襟边,领口到鞋子、袜子等都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多数是反映她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创意写照。其图案丰富多彩,如刺绣花纹名有“万子格”、“轱辘全”、“尖菊花”、“圆菊花”、“鱼鳞甲”、“水波云”、“弥纳回花”、“九针加干”,还有“桃花争艳”、“二龙抱宝”、“燕子双飞”、“喜鹊闹梅”、“五蝶祝寿”、“龙凤呈祥”等等图案。她们挑绣出来的景物秀丽精致,栩栩如生,所表达的内容一般都是吉祥如意,花好人和之意,或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这些用五彩丝线挑绣出来的刺绣饰品,不但结构完美,物象突出,色彩鲜艳,而且工艺精巧,具有较强立体感。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羌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好转,羌族人民更加注重穿着打扮。使传统的刺绣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甘孜州旅游业不断发展,丹巴已成为四川旅游西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据笔者目睹,凡是到丹巴来旅游、考察的中外游客、专家、学者都对羌族的刺绣艺术饰品赞不绝口,猎奇拍照,争相购买。由此可见,羌族的服饰、刺绣确实具有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小结:羌族人民生活在高山上,他们的水源不是非常充足,但是光照好,所以他们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平时主要吃面食。服饰方面,刺绣是羌族的一大特点。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