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水族完全解读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1日 09:42:55    作者:网络

  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悠久历史人口不多的一个民族,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那么,你知道水族人使用的是自己的历法,他们有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字叫水书?想知道更多关于水族的解读?不妨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下面的文章,会有你想要的答案的。


  一、水族简介
  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县等,仅这九个县市就有水族人口369723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此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南丹、宜山、环江、河池、都安、来宾,云南省的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吉水等均有少量水族人居住。并有零星散居于国内外的其他地方,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贵阳、越南等地。不过这些散居于都市里的水族人口总数却仅为4000人左右。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道道通水族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年末,九月为年首。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县,一部分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原来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通用单词400多个,则通用汉文。水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水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明朝末年的文献中。

  二、水族的“江南”迁移说
  据调查,三都水族自治县百分之八十多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白米街朱氏巷。这反映主流说法。有些说祖先来自安徽。
  这种说法在水族民间流传甚广,主要来源于水族中几个大的姓氏的族谱和某些志*记载,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廷牌镇甲王村定华寨的蒙泽明,46岁,水族,平时也很喜好研究水族的历史。他说水族蒙姓来于安徽凤阳,是朱元璋时代来贵州平蛮夷留下的。传最初居住在独山城南,后迁至三都阳安乡。《潘氏本源》也记录潘氏始祖原来是“江南”省九江府人氏;《独山州志》和《独山县志》则都记载独山蒙氏原籍“江南”省镇江府,宋代来到如今的水族地区。此外,杨、石、王、吴、莫等水族姓氏,也流传来自江西、湖南、湖北或者从广东、广西等省区,并说由于征战才迁移过来。然而,一些人又认为这些所谓的“族谱”是封建社会水族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民族歧视,为能够有资格参加科考,不得已而为之,自编自撰的。孙易教授也认为:不是所有的族谱都是家族或者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透露出来这样的信息:表明水族大家庭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已吸收了其他一些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成分。

  曾晓渝在《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2002年)中则“根据侗台语的台语支、侗水语支各语言本族词语以及中古汉语借词调类上的一致性,推测这两个语支的分化时间大概不会早于隋唐时期。即认为水语(水族)仅产生于隋唐之后的一个后起民族。关于这一论点,我们只须从水族人今天仍称神龛为“娜干”(山洞口)便知水语远远早于隋唐时代的洞居时代就已存在,即认为水族是隋唐后才分化岀来的民族之说站不住脚。

  水族自称为“任睢”,他称水家、水家人、僚、水苗等,最早史料记载为“水家”、“水”者为唐、宋年间,《唐书·南蛮传》始记载:“开元中,置莪、劳、抚水等羁縻州。”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曾在全国各地广设带有“抚”字的行政机构,美其名曰“安抚”、“关爱”百姓。唐王朝在今广西的环江县与贵州荔波县接壤处也设立“抚水州。”然那时此地就已是“水族先民连并居住之区域。”顾名思义,“‘抚水州’的建立是唐王朝为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行政建制。”(《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潘朝霖、韦宗林著。)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水族称谓偏引旁用,说为獠、僚、水仲等。1957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启用“水族”之称谓。但随渔业的不断发展,水类动物悄然被世人称为“水族”。这给来自远古的水族族称又涂上了一层莫名其妙的阴影。

  按有关史籍的记载,结合水族语言、文化等特征分析,水族最早可能源于颛顼时代的中原地区,这从水族人称神龛为“娜干”(山洞口)的“母语”特征便知。直至商、周亡国以后,水族似乎有“融于”百越族系、荆楚族系的迹象。唐宋时期与壮、侗、苗、布依等诸民族交往融合,但其族称“任睢(水人)”一直没变。曾被汉人统称为“僚”。后于唐始称为“水”,明清时期称为“水族”。

  三、族源上的多样说法
  1、西南的土著说
  水族源于南方“僚”、“俚僚”、“濮”、“夜郎”、“骆越”、“西瓯”、“百越”、“南蛮”、“西南夷”、“东谢蛮”等。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土著民族。由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一直没有统一的研究和确切定位,故造成今人把居住在干栏建筑里的人们通通说成南方土著。这种拢统的“一把抓”的观点我不赞成。人类搬迁到哪里便会根据哪里的条件而“入乡随俗。”很快地居住当地格式的房屋,并很快就被当地语言所渗透、影响。但他们却不一定就是这里的土著民族。

  2、东谢蛮后裔说
  邝福光先生根据史籍记载,结合水族语言、文字、习俗特征等方面信息推出论断,说水族的远祖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居住在这一地域的,到了唐宋时称为东谢蛮,刘日荣也赞同这种看法。

  我也认为此说有些道理,由于受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古代的民族是经常游移不定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很多民族都曾经进行过多次大范围的迁徙。如今居住在西南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之间并非都是当地土著。例如彝族就是从古蜀国迁移过去的。更何况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别的民族成分且本部族也会不断转化成他族。故此说即使成立,也仅为水族迁徙史中的后半部历史。

  3、龙番氏后裔说
  胡羽高先生于民国年间曾在其编撰的《三合县志略》中,根据《宋史·南蛮传》记载,牂牁郡诸蛮进贡团的代表龙光进尊宋太宗令,演本国歌舞后自名其为“水曲”的记载,论断水族因曲名而得御赐族称,并说水族是宋代西南龙番氏的后裔。但孙易教授则认为:“史料中记载番龙氏演‘水曲’时用的是芦笙伴奏,芦笙并不是水族最擅长的乐器。”并且,如果水族是龙番氏的后裔,那么,水族中以龙为姓的为什么那么少?

  此说也遭到水族研究专家石国义先生的质疑,他认为“芦笙既非本民族之乐,当不能以之名族。”再说从宋至今,不过千余年,水族“膺天子之封”这么荣耀之大事竟忘得一干二净而不知自己就是“水族”了吗?况且今水族几乎没有龙姓,按宋史所载,宋代时抚水州辖地内有区、廖、潘、吴、蒙姓等,却未提及龙姓(水族内虽有此姓),故此说不成立。

  4、水上的族群说
  学者从一些地名的字面上分析,又结合水族的一些风俗习惯,认为水族就是居住在今南方水上的群族。独山的万大章在其著作《史地丛考》中就这样说“至黔省南部土人,于苗仲诸族而外,有所谓水家者,其族人与汉人甚近。而荔波、三合间有水龙、水潘、水祥、水韦、水婆、水葛、水尧、水艮、水甫、水错、水冬、水庆、水梅、水利、水岔十六大寨,称十六水。又结合《蛮夷传》‘然窃犹谓水曲水家之名’应是其民水居种水田之故。’以及史传中所谓“‘夹龙江而居,亦种水田’是也”。推知水族乃因居住在水边种水田而得名。

  此说疑点颇多,南方诸多民族都住在水边,都种植稻田,他们为什么没有被称为水族呢?而独山的天星、农力、群力,三都的廷牌、磨石寨等村名不带水,也不住在水边。然其为何也是地道的水族讲地道水语呢?

  认为水族主体来源于外地(尤其是指汉族地区)迁来者。首推具有开水族文字研究先河之称的社会学家岑家梧。他通过对水族文字的分析,结合有关水族族源的民间传说,再根据水族由南到北的与别的台语民族不同的分布,推断水族是古代殷人的一支。

  张为纲以水家姓氏、水家文字、水家*信习俗、水家水歌为证,也论断水家是殷人后裔。即认为水族是外迁者,而不是本地土著。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