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结婚仪式_土家族结婚有哪些仪式?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0日 14:27:09    作者:网络

  中国地域非常的大,这个地域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多数民族生活习惯或者是习俗上是会有一些差异的,会有一些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么土家族的结婚仪式,你具体都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土家族结婚仪式

  土家族婚礼仪式习俗
  一、求肯(即求亲)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此时,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二、定亲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在酒席开始之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因为人们觉得“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需要注意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因为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之后,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三、结婚
  “八字”写过之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独特、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如果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进行“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同时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同时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和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这时客人需要给一定的礼金以示祝贺之意。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戴花”一般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此时新娘的长辈需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待男方的迎娶。

  四、送亲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仪式。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迎亲队伍进了门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即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表达对新娘的不舍。“拖亲”后,新娘必须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瞬间,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通常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避免筷子砸到新娘。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和礼仪师商量确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一般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当。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确定迎亲或者送亲时都要遵循一条规则,即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思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因为“姑”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皆有“鳏寡孤独”之意,不吉利。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女儿,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尔也会有“哭女婿”,即岳母放心女儿不下,要求男方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女儿出嫁是喜事,应该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破坏喜庆的氛围。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自己倒掉,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离开村子的时候,不能回头,要一直走到男方家。

  在到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仪式,俗称“拦送亲婆”,即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刀杀了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人们相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这个仪式就是为了驱赶掉新娘身上的鬼。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与新郎在堂屋中央相对而立,由礼仪师主持婚礼,大致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部分。

  拜完堂之后新娘和新郎就会进行“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因为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所以“抢床”多一男方的胜利而结束。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或者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之后需要给小女孩一个红包。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和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一致)“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其内容涉及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比赛,很是有趣。席间,新娘和新郎会给参加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需要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捉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愉快声中结束。

  土家族婚礼

  五、回门
  经历了送亲以后,整个宴席就已经告一段落了,客人们基本上都散了,但是整个婚嫁的程序并没有结束。根据传统,新娘要在来新郎家的前三天连续起三个早床,不然的话就会被认为懒散。有的婆婆比较强势的话,就会在前天晚上把火用水浇湿,新娘在第二天早上要想办法把火烧燃起来且不能去别人家取火种。

  成亲之后,新娘新郎要回新娘家一趟,俗称“回门”,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回三朝”即在婚后的第二天会娘家,这样的话,新娘新郎必须当天去当天回,不能再娘家过夜,所以一般两家距离较近的才会选择“回三朝”;另一种则称为“回五朝”即在婚后的第四天回娘家,这时,新娘新郎可以再娘家玩一天后再回去,所以适合两家距离较远的。在“回门”的时候有点需要谨记的是,新娘结婚时穿的鞋子是不能穿回娘家的,而新郎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土家族婚礼仪式步骤
  土家族独特的婚礼风俗一般包括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坐床、闹房、回门等,最典型的环节无疑是哭嫁、坐床和回门了。

  1、哭嫁:土家族以前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地域不同,哭嫁内容也各有特色,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骂媒人”等几个部分。哭嫁时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是七至二十天,也有长达一个月的,“开哭”时,是在轻歌微吟中吐露悲伤。后来,离婚期愈近,其词愈恻,其声愈悲,哭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哑,两眼红肿,如疯如痴。

  2、坐床:新人完成仪式后,立即抢先奔入洞房,争坐到床上,叫做“坐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意味着将来谁当家。“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往往会坐在界线上,新郎则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外去,双方各不相让,挨挨挤挤,若假若真。倘若新郎猛然揭开新娘的盖头,坐床便随之告终。

  3、回门:婚后三天,新娘偕同夫婿回娘家省亲。“回门”是新娘回省父母,新郎拜见岳父母的礼节。因此新郎要向岳父母家送上丰盛的礼物,其中二十几斤重的一只猪脚是必不可少的。“回门”时新娘走前面,返家时新郎走前面,并不能回头张望。

  重庆土家族婚礼仪式
  一、婚前礼俗:
  1、提亲
  重庆土家族姑娘和小伙通过木叶情歌相互有了好感后,男方就要请口才好又比较可靠的熟人到姑娘家里提亲。女方家长很重视这一仪式,因为这叫“明媒正娶”,表示对女方的尊敬。媒人初次去提亲时,不管天晴落雨,都要带上一把伞。如果媒人在离开时女方家没有把伞退还给媒人,就表示女方家对这门亲事表示初步同意,反之,就是不同意,婚事就此告一段落。土家族姑娘还未出嫁,是禁忌外人跟她随便开玩笑的,甚至和姑娘坐在一条板凳上也得不到允许。表明土家族对姑娘的贞操、贞德看得比什么都重。

  2、认亲
  通过媒人的牵线搭桥,男女双方及家人都同意了婚事后,要举行“认亲”仪式。男方要买贵重礼品,但最重要的一样礼物——“猪腿”绝不能少。男方要请上家族里的长辈一起去女方家,介时还要放鞭炮表热闹,同时也是向周围的人们宣布成亲的讯息。女方也会热情款待,双方在一起吃喝,互诉家事。认亲表示男女双方的婚事正式确定下来。

  3、拜年
  即使女方同意了婚事,但一般都不会答应当年接婚。因为他们还希望男方过新年时

  去拜年。希望男方拜年并不是女方贪财,而是借此考验男方出手是否大方,对自己的女儿是否真心。拜年一般选择在大年初一,所谓的“男一女二”。拜年很讲究,男方要提前询问女方是拜“荤年”还是“素年”。还要提前了解女方家里的亲属情况,以便按数量准备礼物。拜“荤年”主要礼物是把猪肉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条子(约1-1.5斤重),在肉条中间围上一小圈红纸,俗称“条方”。然后加上传统的糍粑、烟酒等;拜“素年”是把一斤左右重的面条用红纸整整齐齐地捆起来,也要附加其他礼物。女方家的哪些亲属需要送礼,送多贵重的礼,这是有讲究的,不能乱送。拜“荤年”还是“素年”完全在于女方家的选择。

  4、备妆
  婚期定下之后,女方就要忙着准备嫁妆。嫁妆一般都是传统的固定式样,如:大、

  小柜子,衣柜、凉板床、碗柜等。有两样东西一定不能少,那就是火盆和洗脸架。可能是因为这两样东西是姑娘嫁过去后最重要的时常生活用品的缘故,在出嫁那天,女方还要在这两样东西上面放上“封封”,表示对人家搬夫的犒劳。这时期男方也要作相关的准备,如布置花轿、准备新房、剪贴“囍”字等。(图略)

  二、婚礼礼俗:
  1、开脸
  姑娘出嫁前夕要请姑姑或嫂子用灰包线绞尽脸上的汗毛,把眉毛绞弯,这种习俗称为“开脸”。同时要将原来梳的长辫绾成髻子紧贴于后脑,髻如泡粑,俗名“粑粑儿”,别上银质或玉质发髻,插上头花,戴上耳环,手上戴上戒指、镯子,打扮成新娘。

  2、哭嫁
  重庆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1-3天的晚上要哭嫁,有的为了渲染气氛,甚至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主要是哭别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中的长辈。亲族中的妇女要前往陪哭,当新娘哭到某一长辈时,长者还要向新娘赠送财物表示安慰和祝福。新娘除哭人以外,还要哭事,如哭辞祖宗、哭梳子、哭上轿等,其哭词多为七字句,押韵,大多是现成的,也有触景生情,信口哭诉的,其哭调多诉对亲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婚后生活的忧虑。对于哭嫁的内涵,有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在本文后面我也作了粗浅的阐述。哭嫁过程中要举办一次花圆酒。

  3、花圆酒
  女方婚前一日举办酒席宴请亲友,称为“花圆酒”。在花圆酒这天,女方要把嫁妆(包括亲戚朋友送的)都摆在显眼的地方,供来客参观欣赏,男方来的“夫子”(男方请来抬嫁妆的人)会把嫁妆都一一搬走。花圆酒这天女方一般都只在自己的闺房里,等待来客的祝福。

  4、迎亲
  根据离女家路程的远近,在婚前一二日或当天,男方要请乐队和力夫备花轿、绳杆以及锣鼓、唢呐等随媒人在押礼官率领下,去女家迎接新娘。新娘上轿前,由父母或母亲给搭上盖头布,同时还教导新娘要成家立业,孝敬公婆,夫妻恩爱等,谓之“施巾结离”,申父母之戒,又名“堂前申戒”,后才入轿,在女方送亲客的陪送下,一路吹吹打打,迎回男家。在迎亲过程中,男方手中始终要拿着一把雨伞。这表示夫妻二人从此即将风雨同舟,未来的日子将在一起共患难。也是寄希望于得到像伞的庇护,保佑夫妻生活幸福、平安!迎亲队伍到了男方家,立刻举行婚礼的一个重要仪式,也是婚礼的高潮部分——拜堂。

  5、拜堂(烧袱子)
  “拜堂”和“烧袱子”同时进行。花轿进门,暂停于中堂之外,又经一番礼仪,才在鼓锣及鞭炮声中升轿入堂,由女傧(圆亲娘)将新娘扶出轿门,跨过轿前的七仙河,再按男左女右排列。在男女傧(圆亲公、婆)搀扶下拜天地祖宗和新郎的父母,再行交拜礼后送入洞房。“拜堂”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婚礼的高潮。“拜堂”完毕,即意味着夫妻关系正式确立。拜堂就是拜男方家里逝去的长辈先祖们,男方希望通过拜堂告知先祖家里添了一位重要的成员,女方希望通过拜堂告知男方的先祖,希望他们接纳自己。同时,拜堂也是一种缅怀心理,是对先祖们的惦记,也希望得到先祖的保佑。拜堂看似喜剧,但它包含中华民族留下的一种尊长的传统美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烧袱子,又叫“烧袱包”,是重庆土家族婚俗中一项特别重要的事情,它是在“改土归流”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用火纸按规定的式样包装后,用毛笔按格式写好后在拜堂时火化。袱子一烧,顿时鞭炮齐响,唢呐齐鸣。这时候,婚礼进行到高潮。可以说,烧袱子是男女双方正式成婚的标志,先前所进行的一切只是在为这一刻的到来作铺垫。烧袱子后夫妻两人即将步入洞房,往后成家立业,开始他们新的生活。“烧袱子”是新婚夫妇和亲属对逝去长辈们的祭拜,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婚后生活得到逝去的先祖们庇佑。

  6、入洞房
  拜堂完毕,新郎、新娘在圆亲娘的护送下步入洞房。新郎帮新娘卸下红盖头,悄悄

  私语几句后就得赶快出门招呼亲朋好友。而宾客中之妇女、小孩则拥进新房看新娘,新娘要亲自开箱揭柜,将箱柜中的核桃、板栗、葵花子等分赏给他们,以示招待,一时人流涌进涌出,尽情欢笑,十分热闹。新娘在洞房里分发的食物都是多籽食物,暗示“多子”。闹房实质上是亲朋好友对新郎新娘的一种另类祝福,希望他们一生都如今夜般欢欢喜喜,无忧无虑。而新婚当夜,在男方家留宿的亲朋好友还要在洞房内摆酒设宴,想方设法,总想博得新娘一笑。直至半夜,大家都知趣地退去后,新郎、新娘才开始他们独自相处的时间。

  7、出拜
  次日晨,新郎新娘身着盛装,披红挂彩,在男女傧相陪同来至中堂,按男左女右,面向神龛,由礼官按事先拟好之亲族长辈名单,一一高呼某某受拜,新郎新娘即应声下拜。此时负责招待的人员要向受拜者送新娘做的布鞋,名曰“传鞋”,或称“送茶鞋”,受拜者要赠送钱物,称为“丢拜钱”。

  8、圆席
  第三日早上要办一餐丰富的筵席招待送亲客和留宿的至亲,然后客人分别辞去,送亲客在男方鼓锣鞭炮的欢送中辞行。客去后,新郎新娘一家老少也要吃一顿团圆饭,由新郎介绍一家老少,新娘要给老一辈一一敬酒奉茶。席散,新娘即下厨房帮助炒菜做饭。“圆席”是重庆土家先民们延续下来的最值得称道的婚俗之一,因为圆席表示一家人开始团聚在一起,意味着未来家庭生活的开始。在圆席的过程中,长辈还可以对新郎新娘的婚后生活作一些交代,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对夫妻二人未来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圆席”表面上是吃一餐饭,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所以,历来重庆土家族人都把圆席这道礼俗看得非常重要。

  三、婚后礼俗
  1、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回门”。这天,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必须离开娘家,不准在娘家留宿。这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寓意,他们认为,如果在回门这天如果新郎新娘在娘家留宿了的话,婚后就不能自力更生,要挖取娘家的财产,娘家要被拖后腿。其实娘家哪又舍得女儿走呢,不准留宿的习俗是娘家对女儿女婿独立生活的鼓励。尽管他们心里很痛,但为了女儿的将来,做父母的也只能作出牺牲了。

  2、谢媒
  娘家“回门”后,男方要设宴谢媒。除宴请外,还要向媒人送衣料、酒、肉等物品。一般都是特为谢媒留下猪头(重6公斤)。这也表明重庆土家族人有着“知恩图报”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气节!

  除了以上婚俗外,清民国时期,重庆土家族地区还有“兄弟坐床”、“招郎上门”、“以亲换亲”、“扁担亲”、“童养媳”等封建婚俗,建国后通过贯彻《婚姻法》,彻底铲除了这些不科学的婚嫁习俗。

  小结:土家族的婚礼仪式还是比较多的,在定亲开始之后就会有很多的程序要进行。所以这些程序看起来非常复杂且繁琐,但是很多都是掌握在土家族人超控制中。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