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敬酒歌是怎样的,盘点佤族民歌的那些故事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9日 08:55:13    作者:网络

  你肯定想不到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佤族在敬酒的时候还有敬酒歌吧?那是因为他们是一个重视礼仪的民族,当然每一个民族的民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唱的是对祖国的坚定不移,唱的是祖国的繁荣昌盛,唱的是每一个人民对未来的信心,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佤族的敬酒歌和其他的一些民歌是怎样的吧。

佤族
  佤族民歌文化
  佤族民歌特点鲜明,具有较强的原始性和区域性特征,语言古朴自然,风格刚健有力,曲调悠扬舒畅。佤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民族历史、生产生活、婚丧嫁娶、节庆典礼、风俗习惯、信仰祭祀等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无时不歌。

  佤族古歌中较为典型的是《司岗里》,以韵文体为表现手法,表达了佤族人民对天地开辟、洪水滔天、万物起源、民族形成、民族迁徙、性别区分和物种驯化与种植、火的发现等方面的看法与认识,演唱者主要是巴猜、召毕(即祭司)、巫师等。

  佤族敬酒歌一般是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和贵宾的即兴之作,以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至诚祝福。佤族儿歌一般短小精悍,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它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情趣紧密结合,体现了童趣与天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孤儿歌,佤族民歌手几乎都会演唱。因为佤族地区过去医疗条件差,死亡率高,孤儿普遍存在,人们同情孤儿。孤儿歌的歌词一般较长,倾诉孤儿产生的原因以及富有者“珠米”对孤儿的欺辱和压榨,有时演唱者会唱得声泪俱下,听者也会听得泣不成声,场面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佤族劳动歌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狩猎歌、生产歌、盖房歌、搭桥歌、下种歌、拉木鼓歌等,是佤族先民从事狩猎、采集和农耕生产生活的艺术反映,是人们企盼征服自然愿望和祈求神灵护佑,并在生产劳动中获得成功与收获的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劳动歌一般是人们集体劳动时演唱的,既可以加强劳动热情,又可以减轻疲劳,如《拉木鼓歌》可以缓解路途艰难和拉木鼓时给人们带来的劳累。

  佤族风俗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生动地反映了佤族人民从古到今的生活风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主要有丧葬歌、婚俗歌以及祭“木依吉”神、祭天地神、祭新水词、叫谷魂、祭老母猪鬼词、婴儿出生祝词以及其他习俗歌等等。因为佤族的原始宗教内容庞杂,因此在佤族风俗歌中宗教祭祀歌占有较大的比重。风俗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佤族音乐的个性,普遍地影响着其他瓦族音乐和歌曲,可以说是佤族音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佤族情歌同样别具一格、特点鲜明。佤族青年男女到十四五岁就开始自由恋爱,基本形式是“串姑娘”--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们三三两两相约到姑娘家相聚,谈天说地,还要对唱情歌,一方面互相试探,寻找意中人,另一方面活跃气氛、进行智力比拼,唱情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时,女青年还常常要为男青年提供烟锅,装烟、点烟。最有特点的是“梳头情话”,即相互钟情的男女青年依偎在一起,边梳边谈,互吐衷情。情歌大多数是佤族青年男女互相倾吐爱慕思念之情的即兴之作,语言朴素真挚、优美动人,一般包括初恋时的求爱歌,歌颂纯洁、坚贞、专一的情歌,反对强迫婚姻、抗婚逃婚的情歌,分离、复婚的情歌等。

  佤族民歌对仗工整,善于使用排比、对衬和隐喻,这在情歌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如《真心相爱不畏难》:“如果我俩的刀子相快,到月明的夜晚不要去跳舞;如果我俩的心相爱,到人来串门时不要去谈情”,就是一首排比、对衬和隐喻结合紧密的歌。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人们对佤族最形象、最贴切的描绘。这一特点决定了佤族人民在演唱民歌时,一般都是歌舞相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就像佤族人民认为歌舞就是佤族的代表,他们对于佤族歌舞的热爱就是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