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前世今生如何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6日 10:57:40    作者:来源于网络

七夕的前世今生如何



  牛郎织女,本为周人观测天象的结果,最初应该分开来解,织女者,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从早到晚要七次更动位置,其运行规律有些像织布的杼轴,因此便形象地称这三颗星为“织女”。至于牵牛,则是与织女隔着天汉遥遥相对的一颗星。织女星旁边的四颗小星,组成平行四边形,后被人们想象成为织布梭子,牵牛星和这旁边的四颗小星构成牛郎的担子,象征牛郎担着的两个小孩。

  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即“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只是此时,没有拟人化,只具备“物格”的性质。至汉代,始将牵牛、织女相连,并赋予人世间男女的特征。如汉初《淮南子·万毕术》中云:“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为大家所熟知的,成于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以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牵牛、织女受银河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虽然没有直言牵牛、织女是恩爱夫妻或眷恋情人,但从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的情节中是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三国时期,这一内容在许多文人的诗文中也有所反映。蔡邕《青衣赋》中有“悲彼牛女,隔于河维”的句子,曹丕《燕歌行》中也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诗句,都是化用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来表达爱恋、相思之苦。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出现了“天仙配”的情节。干宝《搜神记》卷一就有记载董永和仙女的故事。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所记牛郎织女故事比较完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可以看出织女已不再是“不成报章”的星名,而是能“织成云锦天衣”的辛勤劳作的女子了。她与人间织布女子有着类似的性格,造成她和牵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天帝的干涉。

  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情节比汉代更丰富,表现在牛郎、织女二人被拆散的原因是天帝的干涉,天上仙女下配凡夫也逐渐与这一神话传说结合。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开始向传说转化,凡人可以上天,可以与神交流,神与神相恋变成人与神相恋,这为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后世民间的定型打下了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传说应该说是定型了,至于此后出现的不同版本的故事,无非就是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与不同地区的习惯,进行局部的修改,故事本身也得到了丰富并逐渐定型,逐渐形成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样。正如《中国神话史》作者袁珂先生所言,“总之,民间神话由于众口流传,又经历长久时间,常于主干上又萌发一些新枝,产生若干变异是其特点;并且由于结合了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加入了当地民情风俗的描绘,还有逐渐使神话发展演变成传说故事的倾向。”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从“物格”到“人格”的转化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今人所熟知的故事情节。至于七夕这一民俗,并不是神话定型后才出现的,据《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之。”西京即西汉之长安。从中可以看出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七夕的民俗。

  关于七夕的“前世”就点到此,“今生”就有待我们自己去亲历感受了,东白山七夕庙会现已被列入金华市市级及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大家想带着传说,来次历史与现实的鲜活体验之旅,那么就打点行装,叫上朋友,准备出发了!

展开阅读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