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明清徽州戏曲文化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16:40:58    作者:网络

  徽州,一个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虽然经历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但是徽州地区却相对稳定,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徽州文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清徽州戏曲文化吧。


  一、活跃的戏曲演出
  至迟在晚明,徽州人喜欢唱戏和看戏已经形成了风俗。其戏曲演出活动大致有两种情形:

  一是徽州商人蓄养的“徽班”的演出。当时就出现了很著名的“徽班”,如“吴徽州班”.冯梦桢《快雪堂日记》记载,他于万历三十年二月五日,“赴吴文倩席,邀文仲作主,文江陪,吴徽州班演《义侠记》,旦张三者新自粤中回,绝伎也”.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徽班”.徽州人乡土观念很浓厚,徽商大部分时间侨寓在外,也常常返回徽州,同时把戏班带到徽州,这样就促进了当地的戏曲演出活动。

  二是民间的戏曲演出活动。这一类的演出往往和祭祀、迎神赛会等活动联系在一起。据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九《舞媚娘传》:“万历庚子立春,郡邑长令皆浙人,先期申戒,以迎春于东郊。百工咸悦,不令而穷极奇巧。为平台三十六座,马戏四十八骑,皆选倡优韶秀者充之”.在这次规模空前的迎春赛会上,苏州、浙江的著名戏曲演员都前来参加了演出。明清两代,徽州的民间演出非常活跃,不仅府治、县城有演出,农村的演出也十分活跃。绩溪县“上元日各处土坛神庙张灯演剧,或扮童戏,持丈马,舞青衣,游烛龙,遍巡衢巷,名之曰闹元宵”;“(二月)十五日,登原十二社挨年轮祀越国公,张灯演剧,陈设毕备,罗四方珍馐,聚集祭筵,谓之赛花朝”.休宁县的孚潭“二月选期演戏。古例昆腔三台,弋阳腔四台。今则随首家之丰俭以为增减,亦有迟至三月而后演者,但毋过清明,过者则有罚”.歙县的丰南三月九日有“太阳会”,直到端阳节晚上才结束;五月十三日关帝圣诞也“致祭演戏”;六月初旬则在“仲升公祠前演戏酬神”,且此俗“传之已久”

  二、兴盛的戏曲创作
  在明清两代,涌现了一批徽州籍的戏曲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戏曲作品。
  明代徽州籍的剧作家共11位,除了汪道昆、汪廷讷、郑之珍为学界所熟悉外,还有以下剧作家:
  毕尚忠,歙县人,作有戏文《七国志》、《红笺记》;
  汪宗姬,歙县人,汪道昆族侄,作有传奇《丹管记》、《续缘记》;
  吴大震,歙县人,作有传奇《练囊记》,《龙剑记》;
  吴德修,歙县人,作有传奇《偷桃记》;
  程丽先,歙县人,作有传奇《笑笑缘》、《双麟瑞》;
  汪芗,歙县人,作有传奇《金杯记》、《纳翠记》,均佚;
  程士廉,休宁人,作杂剧4种,分别为《幸上苑帝妃春游》、《泛西湖秦苏赏夏》、《醉学士韩陶月宴》、《忆故人戴王访雪》;
  吴兆,休宁鉴潭人,《列朝诗集小传》说他“万历中游金陵,留连曲中,与新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