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种类有哪些 各地皮影戏介绍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3日 09:39:13    作者:网络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有名的故事在皮影戏的表演下栩栩如生,把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表演的像是有生命一般,皮影戏的种类有哪些?一起看下小编整理的中国戏曲文化之皮影戏的种类吧。

中国戏曲文化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东路皮影以华县制作的最为突出。其特点是:刀工精细、线条明畅,设色艳丽,所雕帝王宫殿、佳人绣阁、才子书房、军营帅帐、桌椅门窗、花木怪石,无不逼真;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工农兵商子、男女老少形象生动,维妙维肖。

  皮影艺术在华县沿袭不衰,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大戏不易演出的山区和塬区,唯皮影演出方便,它正好适应了华县特殊的地理条件。一班戏由五人组成,车推筐背即可携带全部戏具。在巷道庭院都可搭台演戏,既简单又方便。村社庙会庆贺或结婚,过寿、婴儿满月一般都习惯演出若干场皮影戏,曾有人遇喜一次演出七台“对台戏”。戏班随叫随到,且备有数十本传统剧目的“戏褶子”,供群众随意挑选,俗称“点戏”。《华县县志稿》记载:“清末民初演唱者二三十家”,三十年代曾发展到四十八台之多,至民末有二十四班影戏演出于城乡。解放后在党政和文化部门的领导下一度又发展到三十多家。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皮影艺术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邻县各地皮影尽绝。由于群众的深切爱护和扶持,唯华县城留有四班皮影坚持末辍,现在又恢复到十七班皮影戏巡回演出于各乡镇。

  1955年,华县的皮影演唱(碗碗腔)艺人李俊民和迷胡演唱艺人安世杰先生曾赴省迷碗团传艺。周总理看了戏曲研究院新排的碗碗腔剧后热情赞誉到:“你们把皮影戏搬上舞台,很好。碗碗腔源出于华山北鹿、华阴、华县一带,应更名为华剧,中华民族之剧嘛。

  陕西皮影—浦城皮影
  蒲城皮影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多用牛皮制作,故俗称”牛皮人马子“。工艺多采用阳雕阴刻,明暗凿纹等方法,组成人物、景物图案,造型小巧,生动逼真。男性浓眉大眼,女性秀婉妩媚。在装饰花纹上,最有代表性的要称”万字“雪花型的图案结构。色彩明快,线条优美。

  蒲城皮影唱腔分老腔和碗碗腔两种。老腔形成于华阴县东北的泉店村。泉店自汉唐以来,水上交通发达,船工为消除疲劳,以曳船号子为歌。后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及湖北老河口迁来船工的说唱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以檀板、月琴、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一个戏曲种类,多以皮影形式演出。后来当地有了新碗碗腔,称其原皮影腔为”老腔“。老腔戏为板腔体,旋律粗犷,腔调简单,气势豪放,慷慨悲壮。剧目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其中以三国故事为最,计有《长坂坡》、《出五关》、《取西川》、《收姜维》、《定军山》、《战马超》等30多本,。

  蒲城皮影多用碗碗腔演唱,其剧目十分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有《金碗钗》、《香莲佩》、《春秋配》、《四岔捎书》、《火焰驹》、《清素庵》、《白玉钿》等。既有”多情佳人逢奇遇,落难公了中状元“一类的爱情戏,也有”忠臣多遭难,奸贼妄弄权“一类的忠奸斗争戏。

  皮影行装简单,用人较少,只要有”前首“(担任全戏的念、唱兼司月琴及击打乐),”签子手“(专司皮影表演),”上档“(主司二股弦演奏),”下档“”后槽“(司梆子、碗碗等乐器)等5人,即可”灯下敷衍千古事,影中情舞鼓乐声“。

  北京皮影
  相传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北京皮影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

  唐山皮影
  历史较长,造型夸张。一个人形分六部分,用铁丝和丝线操纵自如,从造型看人物高额通鼻小嘴,颇典雅。

  皮影,也叫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今又称乐亭皮影,或冀东皮影、唐山皮影,在昌滦乐一带也俗称驴皮影,在东北俗称老吠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作影人是一种雕刻艺术。明万历年间,在滦州有一位不得志的生员,姓黄,名素志(里居不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但文才很好,而且绘画、雕刻件件精通。但时运不佳,屡试不第,无颜回归故里,乃出关游学奉天(沈阳),在那里教授几个村童过活,在这悠闲的岁月里慢慢地成就了他对艺术的贡献——创作影戏。

  黄素志是生员,屡试不第,至少参加过两三次顺天府乡试,到过北京,见识过北京的影戏。滦州地处京畿,与京城联系密切,乡间也有影戏。当地有一则古老的谜语是这样影射皮影戏的”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河北省地方剧资料汇编》中就有对明万历年间手抄滦州影剧本《薄命图》的介绍,可见本县境内在明代已有影戏。黄素志多才多艺,游学沈阳时,把故乡和北京的影戏艺术带到了客地。最初用纸剪刻影人后来改用羊皮剪刻影人,这种雕刻艺术见于北宋,黄素志将这种雕刻艺术加以改进,把皮影介绍到个新地方而且得到了发展。

  正如顾颉刚在《滦州影戏》中写道:”原来影戏自黄先生发明(实际上是传播和改进)以后,传者很盛,数十年后势力遍及东三省,这时满洲大势方兴。‘个新兴的文化不甚高的民族,对这种通俗艺术,自然非常合乎脾胃。及至满清入关以后,影戏也就随着进入北京。康熙五年,礼亲王府竟有8个食5两俸专管影戏的人,旁的府第也可以推知了。后来全国平定,各省派遣驻防将军,充其任者皆满洲人。他们一来和驻地语言不通,不能鉴赏当地娱乐;二来对影戏嗜好已深,不能离开,所以莫不带了影戏班前去。专制时代的习惯,上行下效,无论朝野都不能例外,不久以后影戏就布满了各地。“因昌黎、滦县、乐亭与东北三省邻近,历史上去关东的人多,长期以来满族的汉化语言和生活习性日益接近,很少语言上的不通,滦州人黄素志传播改进的影戏以”滦州影戏“名,影戏因清初随清军驻防而广为流传是可信的。

  明末清初,由于统治者倡导,皮影戏兴盛繁荣,传播较快。至清朝中叶白莲教起义,各地人民响应,清王朝统治者害怕江山不稳,预防人民聚众闹事,一反初时对影戏的炽热态度,他们把嘴脸一变说影戏是用纸人纸马兴妖造反,禁止官员私养影班,禁止夜演影戏。影戏在官方是禁止了,在民间却是禁而不止,仍然发展着。

  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和现在的皮影戏是一脉相传,形成了地道的滦州影,也就是所说乐亭影、老吠影。当地群众非常爱好影戏,积久而成风俗。嘉庆十四年(1809)续修《滦州志。风俗》中载:”正月……至十四五六等日,凡城市乡村多筑秋千为嬉,夜则张灯演影戏(用板筑小高台,后围以布,前置长案,作宽格窗,蒙以绵纸,中悬巨灯、乃雕绘细驴皮作人物形,提而呈其行于外,戏者各肖所提脚色以奏曲)“……”道光年间,滦州学正左乔林写的《海阳竹枝词》中这样描写影戏:“张要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珊珊莲步稳,帐前活现李夫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滦州南石佛、孟家庄合会公立红白事拘式碑中有违约罚“演影三台”的规定。光绪二年(1876)重修《永平府志。风俗》载“上元夕通衢张灯演剧,或影戏、驱戏之类,观者达曙……冬孟月……’是月毕场功、劳农遣工人归,赛祭燕享,竟尚影戏,妇女群众竟夕焉。”

  民国25年(1936)修《滦县志。戏剧》记影戏:“用薄片透明之驴皮,雕成人物等形,夜间于台上架纸窗,借灯光照映,远视之意态生动,维妙维肖,故谓之影戏。戏本多长篇,传述古代忠孝节义等事,颇有益于风俗。清季曾设有影剧改良社,借改者无多,故近今所演。然与他剧相较,则益多而害少。每演三夜或四夜为一台,每台价昂者须四五十元至百元,少者十数元至五六元不等。于人家还愿或喜庆时用之,亦有岁时丰宁乡村醒资开演,以资娱乐者。”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皮影戏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影戏在滦州、乐亭发祥,极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清朝中叶,民国初年,乐亭崔家聚德堂影班、张家中兴堂影班、刘家庆和堂影班、史家翠荫堂影班办得最大最好,皮影名艺人荟萃,又培养了大批新秀,影响深远,名满京东。本县籍的张绳武、张占科等名家多加入乐亭影班,由是乐亭影名声日兴。本县有柏各庄杨荣久影班、东黄坨龙振刚影班、西新庄陈文礼影班等,那时民间小影班比比皆是,把皮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30年代,乐亭影在沈阳(时称奉天)、长春(时称新京)等大城市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张绳武、张占科等着名皮影世人应邀陆续在国内和国外灌制了大量唱片,使皮影戏的流域更为广阔,一些唱腔得以保存。

  滦州皮影戏不同于其它影戏的特点有四:一是影人用驴皮雕刻,有独特操纵技巧;二是用滦乐乡音唱白(乐亭口音多,滦州口音少),语言易懂;三是掐嗓唱法;四是有独特的唱腔,如张绳武的呵腔等。

  小结:皮影戏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民间很是受欢迎,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加上一些乐器的配合,更是好看。

  你可能还喜欢:
  文成木偶戏简介 有哪些基本特征?
  沔阳皮影戏的介绍及其特点
  皮影戏人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中国戏曲大全之环县道情皮影戏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