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口有多少_汉族人口的分布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11:05:38    作者:网络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汉族人口数量就是那么的多了,那时候的人口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经历过大量的迁徙,所以现在海内海外同样拥有汉族人民,那么你知道我们的汉族人口有多少呢?汉族人口的分布又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汉族
  汉族人口
  汉族又名华夏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伟的民族发展历史进程。封建社会时期汉族人口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族人口增长的主因是人口扩张,而不是所谓的文化上同化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所致。也就是说民族同化并不是汉族人口众多的主要原因。汉族人口从族源华夏集团算起最初约有两百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两千多万。在两汉时,已达五千多万。到唐代前期达到八九千万,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元代以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由于明末清初满族对汉族的疯狂屠杀,汉族人口在40年里下降了一半以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新中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因为汉族自古以来就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被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在汉族总人口中比例较底。民族同化并不是汉族人口众多的主要原因,现代兴起的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南北汉族父系具有高度同一性,母系也有60%左右的同一性。

  数量
  先秦到宋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华夏集团算起最初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蒙元以后
  元代以后,到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八年)人口达1.5亿,由于明末清初满族对汉族的疯狂屠杀,汉族人口在40年里下降了一半以上。及至公元1851年(清道光三十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比例下降
  国家新闻办公室在2011年04月2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会上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马建堂说,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来中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据了解,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中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

  汉族在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全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根据中华民国侨委会2011发布的调查资料(中国大陆以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2010普查资料(中国大陆分省市资料)所制成约略的(假设海外华人数相当于汉族人数)汉族人口的世界分布图,汉族的分布主要中国本土(汉地)及近代华人移民史代的移入国为主。冷战结束后大中华地区指经济全球化下以汉族/华人为主的跨国网络。

  就地理人口学上来说,汉族在中国主要集中于腾冲黑河线的东部,此外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的分布,特别是圣诞岛和马来西亚,分别占当地人口的70%和30%.

  特点
  汉族分布地区的特点,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的形成、发展与确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几次大规模自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从东汉(公元25~220)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公元265~316)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经南北朝,继续有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五代(公元907~960)相仍,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两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

  自秦汉到清朝,历代都有不少汉族人民通过屯垦、移民、掳掠、流亡等方式移居边疆各地,与边疆少数民族交错杂处,共同开发边疆。两千多年间,移居边疆的汉族有不少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之中,其中唐代的东北渤海人、西南南诏人、辽代契丹人、清初满族等都以融化大量汉族人民而壮大、兴旺起来。其他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吸收了汉族的成分,而边疆各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处,往往大都融入汉族之中。汉族所以人口众多,与不断吸收其他少数民族成分壮大兴旺起来是分不开的。

  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的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国内迁徙
  主词条:南戍五岭、衣冠南渡、安史之乱、建炎南渡、洪武大移民、湖广填四川、闯关东、走西口

  汉族是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极为注重乡土观点。但在历史上却由各种原因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迁徙,并最终形成当今的分布格局。由于战争原因,特别是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进入内地而造成的民族压迫导致了三次大的迁徙浪潮。这当中又以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年-312年)为高潮一直持续到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3年-453年),为第一次大南迁。再是从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唐末和五代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争,中国经济重移向相对稳定的南方,黄河中下游的人群便开始了继永嘉之乱后的再一次南迁浪潮。而北宋靖康之难(公元1126年)时的金兵南侵造成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人出现自永嘉以后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是次南迁历时一百多年,其中又出现过数次小的波动。再加之宋朝以后南方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都远高于北方,人口增长速度也盖过北方。等到蒙元中期,秦岭--淮河线以下的户口要占当时全国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实际人口估数也在八成以上,完全将西汉时南北人口比例颠倒过来。

  除却三次大的南迁浪潮外,黄河中下游的人口也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向其他方向进行小规模的迁徙,但不及南迁的影响深远。而除了战争和灾害原因的大规模迁徙外,还有通过屯田、驻军和政府有组织的强制谪迁等形式向边地的移民。而当人民在故土不能维持生计时,也会向主动向边疆移民。在早期历史上的移民由于长期与当地人杂居,基本已被当地人所同化。明朝时,汉人开始向云贵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军屯,以及商屯或其他方式。明朝出现的“改土归流”政策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后开始在云贵、四川和湖广全面推广,原土司地区的汉人迁徙活动加快。而向今内蒙古和甘肃、青海一带的移民在明朝已具一定规模,当时主要是以屯田,及一部分的流徒。而自鞑靼首领俺答与明朝改善关系后,也开始有汉人进入草地开荒垦地。明朝时,汉人占辽东和辽西地区的人口多数。至于汉人大量进入西北、内蒙古和东北的边疆地区则主要是满清末期为防止沙俄被迫实行的“移民实边”与放垦政策的产物。而黄河流域的汉人南迁从明朝以后则基本停止,这是由于南方的人口密度要高于北方。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除西藏外,汉人已经在其他的民族地区成了当地人口的多数或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现代汉族的呈东密西疏的分布网络。

  海外迁徙
  主词条:厓山海战、果敢族、明乡人、下南洋、闯关东

  汉人迁徙到海外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南宋末年,由于国家被蒙古人消灭,不少南宋遗民选择向南逃亡。这其中就有宰相陈宜中和郑思肖,他们一直逃到了爪哇。其次则是明朝灭亡后,为数不少的士大夫与普通百姓的南下。而大规模的向海外的移民则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自从1860年满清政府在第二次战争中失败后,和英法签订《天律条约》,迫使清廷放弃海禁,从此以后中国人可以自由迁徙到海外,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流向了东南亚。当今的海外华人约五千万以上,这当中绝大多数是汉族。

  历次迁徙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秦始皇南征百越后,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即岭南地区),派遣了大批军民到岭南。

  东晋永嘉年间: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南渡长江,史称衣冠南渡。

  唐僖宗干符二年:黄巢之乱,中原的居民再迁往江西、福建和广东。

  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再度南移,南方取代北方的经济地位。唐室因许远、张巡等名臣死守睢阳,使南方并未如北方般受到战乱的摧残,南方得以保全。南方因大量北方人民南逃,为南方带来劳动力,使江南的经济则日益发达,最终其经济规模凌驾于中原之上。

  北宋靖康年间靖康之变,金朝掳走汴京(今开封市)北宋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万首都平民至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南宋建炎年间,建炎南渡,北方人不愿在金国统治下生活,大量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为增加。

  南宋末年:北方人口不断的南逃,总人数约占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

  南宋末年:蒙金战争时期就陆续有大批汉人被迁往蒙古草原以及天山南北、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与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各地;蒙古与色目官员、军户、商人等也大量移居中原内地。

  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湖广填四川四川屡遭蒙古等等的大屠杀,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省人口最多。

  明代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江西填湖广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省(今湖南与湖北两省范围),影响十分深远。

  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除了湖广省以外,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

  清初,郑成功攻取台湾后:郑成功攻台之役大量军民退守台湾桃竹苗、高雄屏东、花东纵谷等地。

  清朝中期: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国力持续衰退,福建、广东田寡人稠情况日趋严重,大量人口移民至南洋等地谋生定居,并建立了许多政权。

  其实在中国的某一段时期,因为大量的战争使我们的人口在逐渐的减少,这个时候死亡的人数是你意想不到的,现在我们虽然有着少生优生的口号,但是我们的人口还是在逐渐的增长。

展开阅读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