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畲族文化介绍,畲族文化简介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1日 15:27:26    作者:网络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十三亿多的人口,分为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其中语言、文字和服饰是能够直接的让人看出民族的差异。大家对中国的民族了解吗,下面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下畲族,一起看看吧!

畲族文化简介

  福建畲族简介: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语言:
  畲族内部交际时使用的两种语言:居住在广东省博罗、增城、惠东等地自称“活聂”(山人)的畲族人使用的一种畲族语言,属于汉藏主系苗瑶语族苗语系。

  另一种畲族语言的使用分布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99%以上的畲族人使用它,这种语言接近汉语客家方言,这种语言由古畲话为主,又吸收汉语客家方言和畲族居住地的汉语方音融合而成,畲族人把这种语言叫做“山哈话”。闽东畲族内部交际时就是使用这种语言。

  畲族起源: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着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着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着,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畲族,福建土着民族。

  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总之,众说纷云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畲族节日:
  畲族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乌米饭“。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总结: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畲族的文化有了解了吧。畲族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会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统一的着装很有民族文化的味道。

展开阅读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