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槽羹的由来,具体了解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 12:00:17    作者:网络

  正月十五这个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我们会有很多的歌舞表演,会有很多的热闹活动。那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中的吃槽羹是怎么由来的吗?有哪些版本传说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槽羹的由来

  早些年,若正月十四不是双休日,单位食堂往往会做糟羹的。对此临海人自然会很欢喜,但椒江人就觉得头大了。所谓糟羹,就是将很多好吃的食材切成小小的丁,加上米粉做成糊状的东西。名字虽叫糟羹,可事实上一点都不糟,非常好吃。不过在其他地方人看来,这样的杂烩做法就有点糟践食材了。不过随着交通改善,来往方便,餐饮料理互相穿插吸收,如今似乎大家对糟羹也能接受了。当然这是指在饭店里当作一个菜来吃的接受,若是将糟羹当作正餐,他们还是无法接受的。

  糟羹通常分为咸羹与甜羹:咸羹主要以10多种蔬菜,肉类,海鲜为主,切成颗粒状,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浆或淀粉浆制成。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干、小汤圆等制成。老临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调羹,用的是筷子,更绝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门口不用筷子不用调羹,顺着碗沿,转一圈,一口下来,一碗糟羹已入腹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临海人的元宵印象,总与一碗热腾腾的糟羹联系在一起。

  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吃糟羹的来历,据说和戚继光抗倭有关(过年吃麦油子——春卷、八月十六过中秋节据说都和抗倭有关)。传说当年戚大将军带领将士在前方抗敌,正月十四五的天气还是很冷的,后方的老百姓为了让前方战士及时吃上热热的饭食,又不用太麻烦,就把米磨成糊,和各种菜拌在一起送上去。战士们吃了热热的糟羹,就有力气战斗了。

  糟羹由来的几个版本
  版本一:大唐初年,临海还是一个小渔村,总是遭到海盗的抢劫骚扰。当时的台州刺史尉迟恭发动兵士筑城防盗。开工那天,刚好是正月十四,老百姓照例要闹元宵,海盗就乘机而入。尉迟恭闻报,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紧筑城。入夜了,风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怎么才能表达大家内心的感谢呢?有的提议送酒菜去,好让士兵御寒,但是刺史大人严令士兵不许喝酒,怎么办好呢?有个老汉想出了个两全的好方法:用带糟的新酒当水,调进好菜和粉,搅成糟羹并送去。士兵吃了糟羹浑身是劲,不久就筑好了城墙。从此,元宵节吃糟羹的习俗就这样世代沿袭着。

  版本二:元末黄岩人方国珍起事,占领了台州、庆元(今宁波)、温州三路。方国珍为防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部队利用节日的机会来偷袭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是:方国珍的夫人董氏生日是正月十四,所以方把元宵提前一夜。

  版本三:明代,临海城关秦鸣雷,生弥月丧母,五龄丧父,出嗣于伯父秦文,未几秦文亦亡故,由其伯母(继母)杨夫人含辛茹苦扶养长大。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秦鸣雷27岁中进士,廷试对策,阁臣进呈拟第三,时方明世宗祈雨郊坛,看其名,大喜,亲擢第一,为状元。秦曾任南京礼部尚书,总校《永乐大典》。秦对伯母极为尊敬孝顺,因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荤吃素,为了使他的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特将元宵提前一天,中秋推迟一天。

  坊间流传的关于糟羹的传说许多人都能开口说上一两段,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下一份温润感,将整个临海城独特的气质都融合在一碗糟羹里,延绵下几代人对生活的体验。

  小结:元宵节吃槽羹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个习俗,这个习俗主要是部分在江浙一代,他们在元宵节的时候会吃槽羹。那么关于槽羹的版本传闻可分为三个,一个是大唐时期一个是元模式器,还有一个就是明代时期。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