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1日 16:22:45    作者:网络

历史

  14、1996年3月22日美国女宇航员露西德进入太空
  回到地球后,露西德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接见1996年3月22日,美国女宇航员、生物化学家香农。露西德(当时已53岁),乘坐”亚特兰蒂斯“号宇宙飞船,在”和平“号太空站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从事研究工作。她在那里生活了188天,同年9月26日返航。

  露西德,1943年1月生于上海,父亲是美国传教士。她自幼就梦想当火箭科学家。1978年才考入美国航天局,成为美国第一批6名宇航员中的一员。

  这次是她第四次飞行(1985年第一次飞行)。她已累积了223天的太空飞行记录。

  15、1995年3月22日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逝世
  黄汲清因积劳成疾于1995年3月22日21时5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同年3月31日在八宝山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首都各界人士千余人为这位世纪老人送行。挽联云:”一代宗师,地学泰斗,旋回构造奠基础,指导探宝献神州,丰功伟绩,后人永世不忘;油气勘查,功在千秋,运筹帷幄指方向,九州大地油气流,斯人虽去,风范长留人间。

  人物简介
  黄汲清,大地构造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首次系统划分中国主要构造单元和大地构造旋回,主编第一张《1:300万中国地质图》和1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地质图制图事业。创建多旋回构造运动说,进而将多旋回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建立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式运动模式,开拓大地构造研究新途径。提出陆相生油论,具体部署、指导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普查勘探,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为大庆等一系列大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言传身教,为我国培育出大批优秀地质学家。

  荣誉
  1932年去瑞士留学,在大地构造专家阿尔冈教授指导下作研究生,1935年夏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秋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

  1936年春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1941~1943年带队调查甘肃、新疆的石油地质。

  1945年写成《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公认为是对亚洲地质构造的重要贡献。

  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地质局局长,重庆地质学校校长,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委,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等职。

  曾任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科协常委。发表论文、报告150多种。

  他与杨钟健等合着发表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几个类型》、《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试论地槽褶皱带之多旋回发展》等。主编了《中国及邻近特提斯海演化》、《中国天山构造和成矿规律》。其中《中国大地构造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55年初,他和谢家荣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四大重点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普查勘探,后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长庆油田以及四川的许多天然气田。

  他参加撰写的《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0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授予他自然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1985年当选为美洲地质学会名誉会员,198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6、1994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结束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4年3月10日至3月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980人。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围绕全党和全国的大局,从政府工作角度提出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一系列措施。报告强调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会议还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关于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的工作报告;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的决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通过了关于授权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批准和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并决定将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改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17、199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
  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93号决议说,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计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问的公众意识。因此,大会决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行动议程》第18章中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世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全球淡水总储量为3.5亿亿立方米,但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有105万亿立方米。世界淡水使用量问前每年达4.13万亿立方米;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估计到2000年全球年用水量将增加到7万亿立方米。那时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将比现在减少20%以上。

  水资源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各国用水量急剧增加,已造成日趋严重的水危机。同时,传统的水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和缺乏经济效益的高速开发方式正在严重威胁着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据统计,国前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加上对水的不合理利用,大量废水、污水排入水体,使许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价值。全世界目前每年约排放5000亿立方米污水,造成5.5万立方米水体污染,导致有10亿人的饮用水不合事卫生要求,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水不干净导致各种传染病。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全世界若不尽快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现在,世界上缺水情况已相当严重,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预计再过30年,缺水人口将达到二、三十亿,这预示水危机即将来临。

  为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缺水问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农业和工业用水分别占世界用水总量的70%和25%,因此,走节水型工农业的发展道路已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

  中国目前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位居第88,也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世界水日提醒全世界的人们,必须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8、1992年3月22日阿根廷发生爆炸事件
  1992年3月22日,阿根廷发生了一起恐怖主义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8人死亡。

  19、1992年3月22日发射澳星失利
  1992年3月22日,发射澳星的长2捆火箭发生故障

  1992年3月22日发射澳星失利,使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形势十分严峻,一度处于“失败不起、没有退路”的境地。

  首枚“澳赛特B1”卫星于92年8月14日清晨终于在世人盼望中升空入轨了,但是3月22日黄昏首次发射受挫时的情景却令人难忘。殊不知那天当中央电视台不得不非常遗憾地宣布结束向全世界的现场直播之时,西昌卫生发射中心已经投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澳星保卫战……

  现场指挥员和专家在三十秒钟里下达一系列命令,抢险队赶赴现场、合拢固定塔架平台、切断箭上电源、取走爆炸品、消防车灭火。

  发射台因消防系统失灵而处于高温缺氧之中,首批抢险人员身穿防腐蚀服在气浪中爬上平台,皮鞋底烫得嗞嗞冒烟,燃料气体与人体水分相遇就化合成强硝酸,烧炙肌肤和呼吸道。

  抢险人员十几分钟后固定好箭体底部,固定塔继而合拢工作平台,冒着几乎撞倒错位箭体的险情,一次将火箭澳星准确拥入钢铁塔架的怀抱。通过电视观看抢险的美、澳专家连连叫好。

  另外一些抢险人员来不及戴防毒面具,钻进窄小高温的箭体舱门手拔、牙咬地切断电源插头和线路,此时有人开始中毒,吐血栽倒。

  火箭四百二十吨重的两种燃料是易燃、易爆品和剧毒气体,在空气中相遇就会自燃而引爆火箭。加注人员小心地连接好所有管道,在堵塞泄漏中又有人员严重中毒晕倒。大部分燃料在二十二小时分别卸完,火箭才基本脱险。然而中和处理箭体发动机残余的燃料时,在箭外槽道中发生燃料自燃,火焰浓烟一时在发射场卷起,但很快被全力扑灭。

  澳星对存放的空气温度、湿度和洁净度要求很高,吊装人员次日按命令将澳星从六十米高处安全卸下,没有丝毫晃动和倾斜,一次就对准环型圆宝车上的几十个螺孔,平稳地运回测试厂房。

  中国科技人员不惜生命保卫了澳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20、1992年3月22日中国农业统计学的奠基人张心一逝世
  在清华学堂时,他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一直坚持到耄耋之年。从青少年开始的艰苦锻炼,使他一生得以抗过了肺结核、伤寒症和80岁后的3次胃肠癌症手术,活到95岁高龄。

  张心一简介
  张心一(1897-1992),农业经济学家、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专家、我国农业统计学的奠基人。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土坝水库,创办了第一个水土保持站,对西北黄土高原倡导水土保持和土地合理持续利用,引进草木樨、白兰瓜、洋槐等优良作物,培育人才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

  张心一,原名张继忠(对外一直用C.C.Chang,即继忠的缩写),1897年1月17日生于甘肃省永靖县抚河村。少年时,家庭贫困,7岁启蒙,读私塾3年,10岁起在家帮助母亲务农,13岁进兰州师范附属小学,次年转入皋兰小学,并在课余跟随小学老师和一个来兰州在教会避居的进步青年学英语。

  1914年他考入兰州中学,正在读一年级时,适逢北京清华学堂(当时是用庚子赔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现清华大学前身)在甘肃选考公费生。张心一凭着学了几个月英语的优势,得以人选,经过1个多月艰辛的旅程徒步来到北京。复试时,因英语不及格,并超过规定的入学年龄而不能录取,后经据理力争,并说明是步行来京,感动了主考人,允许先试读半年再说。半年后英语小考及格,才成为正式学生。

  在清华学堂的8年(1914-1922年),除完成各项功课、打好英语底子外,为探求人生目的和道路,还研究了中国诸子百家和佛教、基督教的理论、伦理道德,接受了王阳明的知行学说与民族和解的民族观。这几乎成为他此后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深感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同学们参加了运动,并曾被反动军警拘留10多天,以后更为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以革新时务为己任。他同高士其(后来成为着名科普作家)等在“校役夜校”义务教课,还兼任过一年校长,帮助扫盲。他和梁实秋、潘光旦等4人组成了“厚薄社”--意思是他们“天性欠厚,脸皮欠薄”,不作老好人,遇他人有不合理言行,立即批评,反对虚伪客套。1921年该校学生会组织“学生法庭”,他任第一任检察长,主持公道。

  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农业推广系主任,中国银行农村贷款主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解放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农业计划处处长,农业部土地利用局副局长,中国农学会专职副理事长、第三届顾问,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土地学会名誉理事长。1990年被国际农业经济学会誉为终生会员。

  21、1992年3月22日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逝世
  1992年3月23日,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逝世。他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着称。

  他被广泛视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论的对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们在货币政策和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表扬他“终身的高瞻远瞩”.

  生平
  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份子家庭。他的父亲在政府的社会福利系统里担任医生,还发表过植物学论文。此外他还是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表弟。他分别在1921年和1923年于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对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极大兴趣。最初哈耶克相当同情社会主义,但在他参加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授课之后,经济思想开始逐渐转变。

  哈耶克在1923年至1924年之间,担任纽约大学教授耶利米·精其(Jeremiah Jenks)的研究助理。接着他回到奥地利,协助政府处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下的,国际条约上有关法律和经济的问题。接着哈耶克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并担任所长,并在1931年应邀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在奥地利被纳粹德国侵吞后,哈耶克不愿意再返回母国。他在1938年成为了英国公民,并终身使用这个公民籍。

  在1930年代,哈耶克被广泛认为是最主要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之一,但他的经济理论却和当时新崛起的凯恩斯学派格格不入。两个经济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日。哈耶克的理论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于美国和英国获得重视,支持哈耶克的政治家们开始在这些国家浮上台面(例如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和英国的玛格利特·撒切尔)。在1950年哈耶克离开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的教授(由于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他被当时经济学系里的某个人所阻挠而无法加入)。他在芝加哥也认识了其他突出的经济学家,如米尔顿·佛利民。不过,从那时开始,哈耶克的兴趣逐渐转向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虽然他也持续撰写经济学有关的着作,而且即使到这时,他的主要经济学理论也尚未完全发表。哈耶克在1962年前往德国担任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教授,直到他在1968年退休为止。

  在1974年他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成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获得重视的主因之一。1984年,在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的推荐下,他获得伊丽莎白二世授与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扬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之后哈耶克又担任了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于德国的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

  22、1991年3月22日《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影片《与狼共舞》(1990)
  1991年3月,彩色故事片《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片由凯文-科斯特纳担任制片、导演和主演三职。

  影片以清新的格调,严肃的情节描述了一个被印第安人称为“与狼共舞”的美国白人军官邓巴中尉(凯文-科斯特纳饰)在奉命开拓西部据点时,与印地安人平等相处相互理解,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邓巴也娶了头领的养女为妻,真正地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但由于美国政府的不断的西进,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围杀印第安人,邓巴被迫与妻子远走他乡。

  这部史诗般的西部片为科斯特纳带来了1991年度第63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23、1991年3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取消对伊拉克的食品禁运
  1991年3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取消对伊拉克的食品禁运

  24、1990年3月22日我国与纳米比亚建立外交关系
  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面积约82.4万平方公里,人口170多万(1990年),其中大多数为黑人。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和英国先后入侵纳米比亚,1890年德国又占领其全境。一次大战期间,南非出兵占领了纳米比亚,并于1949年4月非法将其吞并。

  纳米比亚人民从未屈从于南非的殖民统治。以努乔马为首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坚持了23年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种族主义统治。在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遭受南非种族主义统治和经济掠夺达75年之久的纳米比亚终于赢来了国家的独立。

  1990年3月21日,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升起了一面由一轮金色太阳和蓝、红、绿三色彩条组成的新国旗,它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纳米比亚共和国正式诞生了!当选总统努乔马宣誓就任纳米比亚共和国首任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了独立升旗仪式。他说,纳米比亚共和国将成为联合国第160个成员国。

  纳米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它的独立,彻底结束了自1915年以来南非在这块土地上的殖民统治,是非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纳米比亚的独立不仅使非洲统一组织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国,而且对稳定南部非洲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清除种族隔离制度和殖民统治的遗迹,维护国内和平与稳定,巩固国家的独立,并开始恢复经济,重建家园。

  纳米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的国家。在努乔马总统的领导下,政府采取民族和解政策,促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国家建设共同努力。纳米比亚虽是非洲第五大矿产国,但它的工业并不发达,农业也较落后。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需要进口。为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纳米比亚政府就重视发展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实现粮食自给。独立后,纳米比亚政府还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使白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子女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由于政府在边远地区增加教育投资,使贫穷地区儿童入学率也有所增加。

  1994年2月28日,被南非霸占的纳米比亚领土沃尔维斯湾及其它几个小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纳米比亚人民完成了维护祖国领土统一和完整的神圣使命。这标志着非洲大陆非殖民化进程的最后完成。

  纳米比亚盛产钻石、铀、铜、铅、锌和钨等。工业不发达,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米和花生等。主要出口钻石、铀等。

  1990年3月22日与我国建交。

  25、1989年3月22日美国水域发生严重的石油污染事故
  1989年3月间,美国水域发生了迄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事故。

  长937英尺的“埃克松-瓦尔代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岸外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被撞出一个窟窿,导致大量泄油。其问约有1000万加仑原油漏人海中;使长达100英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对包括海豹、水獭和迁徙的海鸟在内的野生动物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我们总是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会认为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办法成功,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么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只要努力了,以后想起来自己也不会后悔。

  你可能会喜欢
  历史上雍正怎么死的 详解雍正死亡原因
  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后 有着什么悲惨经历
  中国历史上十大被冤死猛将都有谁?
  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 哪些皇后最幸福

展开阅读
共有2条信息2/2首页上一页12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