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文化之筝(古筝和转调筝)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2日 11:35:51    作者:网络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么一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现代便有一首以中国乐器文化之一的筝所制作的名曲《渔舟唱晚》,其优美的声乐,变化的旋律,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及热爱。那么,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著名乐器筝吧!


  简介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且可用于转调。

  命名源泉
  筝史称秦筝。关于筝的命名,有多种说法,有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有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

  发音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

  争瑟之说
  《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

  乐器构造
  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筝的构造。
  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

  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蒙族筝的面板用杨木制成。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也称边板,即筝的侧帮。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枫木制作。

  筝头:用木、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筝尾: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此处在造型上也起着与筝头对称平衡的作用。「岳山」也称木梁或山口。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筝上有两个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色,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筝弦。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也音乐的效果。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琴钉:也称肖子。它用于上弦,调整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筝的琴钉也有用钢琴肖钉代替的,或用硬质木料制成弦轴上弦的。

  出音孔:筝有三个出音孔(也有两个出音孔的),在筝头侧面有一个,底板上有两个(一个在底板的中部,一个在底板接近筝尾处)。出音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关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筝共有二十一根弦,远离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筝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筝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将铜丝弦、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以及其他种弦加以适当的配置。由于用途、风格和习惯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钢丝弦为主,适当配置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的;也有以尼龙缠弦为主,适当配置钢丝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龙缠弦或丝弦的。钢丝弦音色明亮,缠弦音色浑厚。在制弦专业上,把钢丝弦称为裸弦(裸弦是与缠弦相对而言的),把有外包缠皮的弦称为缠弦。缠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钢丝弦做蕊。

  筝的流传
  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近代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有名。河南筝曲分小曲和板头曲两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闺怨》、《新开板》等;山东筝曲源于山东琴曲、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及民间小调,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鸿雁传书》、《凤翔歌》等;潮州筝曲分套曲和小曲两大类,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粉红莲》、《昭君怨》等;客家筝曲分大调、串调、小调3类,代表曲目有《出水莲》、《崖山哀》、《薰风曲》等;浙江筝曲以民间乐曲和小调为主要内容,代表曲目有《云庆》、《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鹅》等。

  筝的弹法
  每条弦下设筝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和转调。最初为5弦,经过9弦的过渡,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唐以后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以后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见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筝。传统筝以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13弦筝G~c2,16弦筝A~a2,18弦筝A~d3,21弦筝D~d3,25弦筝G~e3。今常用21弦筝。
  因为现代筝改良后使用钢丝弦,一般弹古筝者带着假指甲,通常由玳瑁制成。
  传统筝只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偶尔用无名指、小指弹弦,左手按弦。而现代筝则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奏。

  筝的种类
  筝有传统筝和改革筝之分。
  按用弦数量而区分的传统筝
  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四弦筝、十五弦筝、十六弦筝。河南传统十六弦筝,面板弧度大,筝体长。广东传统十六弦筝体短小。历史上各传统筝主要用丝弦,清朝中叶开始用铜弦。
  改革筝的种类
  上海二十一弦筝、广州十八弦筝和二十一弦筝、苏州二十一弦筝、北京二十一弦筝。

  改革的转调筝有:
  (1)移码式踏板转调筝,由沈阳音乐学院研制。在转调部分,采用踏板式移码转调。
  (2)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由广州音乐学院和汕头乐器厂研制。筝的转调部分,是通过脚踏音健,使棘轮摆片传动部分按变音转调的需要,分别进行运动,(升高半中降低半音),推动对位顶压载弦部分进行顶压,以达到截弦变音快速转调
  (3)营口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和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这两种转调筝在全国相当流行。转调部分采用脚踏(或手按)机械,变换弦的张力,改变音高,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脚踏转调筝可转十二个调。手按转调筝有两种,分别可转五个或十二个调。
  (4)蝶式筝,由上海音乐学院研制。它的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还装有弦钩,以改变某些定弦音的音高。
  (5)品式截弦变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在各有效弦长之内设置半音品位,变调时利用弦钩将琴弦按中品格之上。
  (6)苏州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在转调部分,采用脚踏式岳山截弦转调,通过踏板的变化,使前岳山的部分位置变化,达到转调的目的。除以上介绍的筝外,还有一种轧筝。历史上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陈炀《乐书》卷一百四十六中:“唐有轧筝,以竹扪其瑞而轧之,因取名焉。”轧筝流传到现代,在广西、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均有所见。广西壮族民间乐器“七弦琴”和福建“文枕琴”等都是类似轧筝的乐器。

  各大筝派
  山东筝曲:取材于山东琴曲《大板曲》和山岽琴书唱腔曲牌《小板曲》,音调刚劲有力,华丽明快,音韵铿锵悠扬。代表人物有称邦荣,黎连俊,张为昭,赵玉斋,高自成等。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美女思乡,鸿雁捎书,嘤转黄鹂,四段,凤翔歌,降香牌等。

  河南筝曲:分为小曲和板头曲两部分,地方风格明朗粗犷,泼辣高亢,并富有意味深长的韵味。代表人物有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等。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闰怨,上楼,陈杏元和番,苏武牧羊,高山流水,新开板,山坡羊等。

  广东客家筝曲:主要有大调,串调,小调三类。用调分硬线,软线,它的特点是音韵古雅大方,委婉质朴。代表人物有何育斋,罗九香,饶竟雄等。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薰风曲等。

  浙江筝曲:主要以丝竹乐,套曲,民间小调为内容,它的风格是音韵淡雅含蓄,流利华美。代表人物有蒋萌椿,王巽之等。代表曲目有:云庆,四合如意,高山流水,将军令,月儿高,海青拿天鹅等。

  潮州筝曲所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和三板。它的演奏是以相对固定的板式为基础,充分发挥演奏者的再度创造,它以潮州民间音乐的特点分基础,以韵补声,并加以各种“催奏”变化,以独特的板式结构,变奏方法及音调特点组成自己独到的演奏方法。代表人物有郭鹰,苏文贤等。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浪淘沙,柳青娘等。

  陕西筝曲的技法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曲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形成了诸如左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陕西筝曲中即有秦腔音乐那些大起大落,激昂慷慨“英雄曲”之悲壮气势,又有收取雩,碗碗腔音乐那如泣如诉,细语缠绵,委婉酸楚的姜凉调,还有那与僧庙道观有关的脱俗出世,虚无缥缈的五云登空,大佛登殿,游月宫等鼓乐仙曲。陕西筝曲所涉及的戏种,乐种繁多复杂,有着丰富的音乐形态和多种多样的风格色彩。其丰富的旋法,调式,音阶,音律形成了陕西筝曲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有白葆金,周延甲,曲云等,代表曲目有秦桑曲,香山射鼓,长城调等。

  经典名曲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林冲夜奔》古筝独奏曲,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
  《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井冈山上太阳红》是一首创新曲目,指序的技巧运用一改传统的演奏手法,为乐曲增添了跳跃轻快的感觉,实为当代筝曲的一朵奇葩。
  《汉宫秋月》《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展开阅读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