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之《诗》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30日 15:36:20    作者:网络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长久久的繁荣昌盛下去,更多时候看的这个国家流淌在血液里的是怎样的文化。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泱泱大国,上下悠悠五千年。我国有着渊源流长的文化背景,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化遗产。你对四书五经了解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儒家经典之《诗》。


  四家《诗》
  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诗》[书籍]-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书籍]-夫子施教先以《诗》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载卫将军文子之言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孔丛子·杂训》也说:“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从这些古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孔子教学,首先就要教弟子们诵读、学习的就是《诗》。

  然而,《诗》、《书》、《礼》、《乐》等文献早在孔子以前就已存在,并作为教材用于对贵族子弟的教育。《礼记·王制》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此外,《国语·楚语上》也记载有当时贵族子弟的教育情况:

  (楚庄王)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可见,在孔子之前,《诗》虽然已经作为教材用之教学,但是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首选科目。孔子继承了《诗》、《书》等古代教学的教材,但是,“夫子施教”为何又“先以《诗》”呢?

  不可否认,《诗经》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质是它获得如此殊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上古先民智慧的凝结,《诗》的语言优美、婉转,易于理解;而且,语言学家经过研究指出:“《诗经》是有韵的。除《周颂》有几篇无韵诗以外,都是韵诗。”《诗经》韵读,这在以口耳相传传播古代文化的上古时期,是非常便于记忆和诵读的,与深奥难懂的《书》、《易》等文献相比较,《诗》更容易让初学者接受与领悟。

  然而,孔子教学,并非教弟子们简单地记忆、诵读,他更为注重的是从古代文献中阐发“先王之道”,以培养弟子们的德性。《诗经》,这一便于记诵、理解又饱含古圣先贤之道的古代典籍,在道德培养中更是起着基础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因此,《诗》本着性情,更能触动人心;而诵习者在与诗中情感的碰撞与交流中也易于改变性情、提升品德。我们认为,这正是“夫子施教先以《诗》”的根本原因。

  《论语·泰伯》曾记孔子之言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邢昺《论语注疏·泰伯》曰“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兴于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也。”朱熹《论语集注》进一步解释说:“兴,起也。《诗》本诸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如此而得之。”可见,《诗》是立身成德的基础。对此,《孔子家语·弟子行》记载比较详细,该篇记卫将军文子之言曰:

  “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

  孔子施教,目标在于培养弟子的具有高尚德行,即“文德”,《诗》则是这一培养过程的起点。《孔子家语》的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看着是《论语》“兴于诗”一章的最好注脚。《诗》在孔门教学中的地位由此也可得见。

  《诗》[书籍]-《诗》可以兴
  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一些育人方法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具有宝贵价值,例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而在具体的科目教学中,孔子也根据不同的文献特点对弟子们进行教导。如上所述,作为一部体现上古礼乐文明的诗歌总集,《诗》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优美、含蓄,有着《易》、《书》等文献典籍所没有的艺术特质;更为重要的是,《诗》本诸性情,是人内心志意、情感的外露,因此,它易于启发、引导人的性情、志意。孔子注意到《诗》的这一特点,他说:“《诗》可以兴。”

  “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注曰:“兴,引譬连类”;朱熹《论语集注》注为“感发志意”。从前人的注解来看,说的都是《诗》具有的启发、引导功能。孔子也正是从《诗》的功能出发,说《诗》可以启发人的思想、情志,进而培养、完善习《诗》者的德性、志向。而《诗》的这一功能与特点又决定了孔子的教《诗》方式,《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以“绘事后素”来解释“素以为绚”这一诗句,大意是说先有白底子,然后再绘画。子夏由此受到启发,联想“礼后”,说的是人必须先有自然的质朴真情、仁义之质,然后再施之以礼义。在这里,子夏从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的诗句中,联想到了更具深层内涵的“礼”,孔子更是称赞子夏对他也有启发。而从孔子对子夏说“始可与言《诗》已矣”一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具备能够受诗句启发,进而联想、发掘诗句的深层内涵的这一能力,是孔子教弟子学习并与其交流《诗》的前提。同时,从子夏的这种思考方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启发、引导进而引譬连类的教学方式,在孔门教学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孔门弟子在学《诗》论《诗》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这种思考方式。《论语·学而》记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固然是道德修养中比较高的境界,但是还是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受此其启发,联想到《诗·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其比喻道德修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孔子称赞他“告诸往而知来者”,正是对其学《诗》解《诗》方式的赞赏。

  因此,“《诗》可以兴”不仅是《诗》所具有的功能,也是孔子教弟子们学《诗》、用《诗》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孔子以《诗》教育弟子、培养弟子们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展开阅读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