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件佐证了中国是失落的礼仪之邦?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15:51:33    作者:网络

失落的礼仪之邦
  失落的礼仪之邦3:重塑商德
  很难想象,一个“结果导向”价值观驱动的社会,一个崇尚“成王败寇”理论的人群,会培养出合理的,拥有社会公共道德的正常社会人群。当全社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躁动的时候,社会道德自然而然地开始变坏。要医治我们生病的社会道德,必须改变我们现在这种全民逐利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的运转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不存在一个可以让人“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道德的救赎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古代商贾道德观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商德作为其主体部分,主要讲究公平交易和诚信不欺,它渗透于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古代,对商人的约束主要靠一些非正式规则,如道德说教、亲情、血缘关系等来实现。其中,尤以儒家的“义利观”为代表。

  先秦经典儒家“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内容,由此所延伸出来的“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等思想便构成了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并渐渐与商业公平交易等原则融会贯通,指导着古代商业活动。

  如,在《论语·里仁》中,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说法。大意即发财富贵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宁可不要。此外,还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以及荀子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关于“义与利”的辩论,都成为古代商业活动遵循的无形法则。

  儒家认为,品行高尚的人在个人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这种利益是否符合全社会公众的道德准则。

  “圣人之本”与“百行之源”
  《易经》中说: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管子·乘马》篇曰:“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指不诚实的商人不得以商为生。宋代周敦颐说“诚”是“圣人之本”与“百行之源”。诚信是商贾的人格追求与立业根本,处理与国家、同行、顾客、主人、佣工等关系的基本原则。记录清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水窗春呓》一书中就指出,一些享有美誉的商贾与老店,“如扬州的戴春林,苏州之孙春阳,嘉善之吴鼎盛,京城之王麻子,杭州之张小泉……得名之始亦只循‘诚理’二字为之,遂食其报于一二百年”。

  市场没有道德?
  道德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劳动分工、产品交换。如果失去了道德这道屏障,任欺诈等行为肆意泛滥。久而久之,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大家都自给自足。那么长此以往,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

  如果没有任何道德或规范的约束,而是像原始丛林社会一样,弱肉强食,追求野蛮的经济形态,将不利于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道德不是“商品”,不能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一切都可以出售,那就不是市场经济了。

  有人将现有的社会道德滑坡归咎于市场经济的问题,认为是市场经济导致了道德伦理的丧失。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这些负面消息而否定市场经济,本质上,它们与市场经济本身也是格格不入的。

  小结:以上是小编总结的关于中国礼仪之邦没落的相关内容,相信很多国人看了之后也要痛心疾首,而在电影《北京爱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老爷爷就是一个中华礼仪文化的推崇者……

展开阅读
共有3条信息3/3首页上一页123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2024运势一生运势
批八字八字合婚流年2024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